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 第一部分
关于精算专业长期发展的思考 December 2023(按:根据2023年5月19日在SOA中国精算年会上的演讲整理)
精算作为一个细分专业,和其他专业一样,适用于一个普适定义:把一系列特定的知识、技能集中起来,并长时间教育、培训一批专职人士,让他们有能力来高效服务所有有相关需求的人。因此,从结果看,一个专业的价值提升必然来自于这些服务的可靠性、高效性、普及性是否提升。于是,我们便可以从精算正服务的或潜在服务的群体的视角,试着谈谈他们会如何看待精算和精算的专业价值。
事实上,这也是一个我思考了十余年的问题。十年前,五月,我和我太太、两位朋友,开车从塔钦回拉萨。我们四人中有三位精算师。我领取精算师资格不久,正处于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我休了一个长长的、一年的假。我们刚转了几天雪山。作为一名年轻的精算师,有些兴奋和迷茫。由于那些挑战度颇高的考试,成为精算师通常被视作一个重要的专业里程碑。但获得精算师资格到底代表什么?悠长假期结束、回去工作后能做些什么?再然后的十年、二十年呢?价值会在哪里?
常看到有人把职业发展和专业修行看作登山之旅,不断从一个顶峰到达另一个顶峰。更高的山峰也许有更好的风景。也有人把不断攀登的山峰分类总结。后来我读到一本书,它把绝大部分专业路径分为三个阶段:先是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然后逐渐开始领导该领域一个团队,最后结合自己的服务经验和专业能力,通过新的范式、理念、工具显著提升和改进该领域。
从这个角度来看,成为精算师那一刻,仅代表一系列考试的完成。而来到专业发展的道路,借用丘吉尔的话,都不能算尾声阶段的开始(beginning of the end);甚至都不像丘吉尔说的,也许是开始阶段的尾声(perhaps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最多只能算迈过了专业道路开始阶段的开始(beginning of the beginning),开始上路了。
十年前到现在,我的职业身份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当时,我是事务所的精算顾问,为客户实施模型或者审阅内含价值。现在我经营一家精算系统公司,通过云上应用服务诸多客户。但回想起“刚踏上专业道路”的时刻,也就是所谓“开始阶段的开始”,突然感慨,十年间大家潜意识中看待精算的角度或方式并无大变化。
当时在客户公司,偶被介绍给精算上下游同事,对方听完我们的服务内容,恍然大悟,“哦!审价值的”或“做准备金模型的”。现在,我们推荐自己的建模平台或精算中台给客户。在我们长篇累牍、自以为专业的完成软件介绍后,对方IT或采购同样恍然大悟,你早说“偿付能力系统”或“准备金系统”不就得了。
所以你看,相关部门会直观定义,精算就是负责提供准备金、偿付能力、或内含价值的。对应的,我们提供审阅服务时,就是“审内含价值的”;销售系统时,就是“做偿付能力系统的”。这符合专业人士给大众的第一阶段印象。进入经济社会时,你的专业定义等价于被服务方的共识性的功能定位,即你的工作提供了什么结果。保险上下文中,精算提供的结果自然是准备金、偿付能力、价值,还有保费、利润分析等方面。
若仅基于“结果提供方”定位,精算的价值提升会比较有限:效率可以更高一些,反馈更快一些,最好立等可取;结果可以更可靠一些,最好一次确定;对接可以便捷一些,基于源数据自己加工输入,产生结果按要求格式提供,上下游就满意了。
当然,若能分析再全面一些,就更好了。以前做项目,我们经常会说把结果掰开了、揉碎了,看看里面是什么。其实这就是构成分析,比如利源。进一步的,为了解释结果怎么来的,就有了变动分析;要解释未来可能如何变化,可基于敏感性分析。还有投产比分析,与经营紧密相关,是近来很热门的概念。
分析方式越来越多,工具也在不断进化。经过20多年,精算软件已在国内市场普及。Excel更成为精算师的基本功。一个CEO的玩笑说,若没有特别要求,精算部连报告都是用Excel写的。现代工具释放了精算师用于大量测算的时间。当大家能力越来越强,工具越来越得心应手,让更多分析结果立等可取也变得指日可待。此时便产生了一个悖论:更多结果会变成精算默认结果的一部分。虽然精算功能有所拓展,也只多了些类似“算准备金变动分析”,“算数的”本质还未发生变化。
作为一个算数的,我时常回想,18年前刚踏足精算时,前辈便告诫,不能成为计算器。我想这是精算对自己的要求。做顾问进行项目汇报时,会跟不同背景的听众解释,“精算不是计算器”。我想这是对相关方的期待。期待归期待,别人如何定位我们,并非我们可左右。若始终被问,“新业务价值是多少”、“保费能算出来吗”,那定位依旧在这几个结果的计算,还是计算器,还只是结果提供方。直到我们越来越多的被问道,“作为精算师你怎么看?”时,才说明大家对我们的期望,不只是具体数字了。我们开始真正走入下一步,提供一种结合商业和概率的分析能力。这种能力对保险公司非常重要。
保险有两个特殊性决定了它须依赖这种分析能力生存和发展。首先,保险是为数不多先产生收入、后产生成本的行业。不像很多其他产品,比如电脑,在销售之前,主要成本都已经发生了。其次,每张保险合同,特别是传统保险合同,产生的主要收入相对确定,而支出相对不确定。因此,收入到利润的转化就复杂了。里面有消费者利益、经营者成本还有股东回报和期待,必须审慎平衡。
这些特征正对应精算耳熟能详的定价和评估,只是一对更常识化的表述。我们做平台软件也围绕这两个精算根据地开发。早期,我们从上述两个常识特征出发,跟天使投资者解释公司的商业价值和定位。投资者虽然对保险精算不甚了解,自然更不了解评估、定价,但知晓保险的这些特征后,立刻理解了精算的重要性。因为其答案显然需要专业的测算分析能力才可得到,精算正代表这种测算分析能力,它自然成为了保险公司的数字大脑。因此,精算工具和软件也具有了商业价值。
接着,他们便有更多问题了:“我生活中认识精算师也不多,正好碰到了你,我家大概如此这般,返本重疾和高端医疗哪个更好呢?”或者“这个月股市的表现对保险公司有影响吗?”这些问题的背后还是定价、利源或敏感性,只不过提问者把它们套进了自己的场景,配上了自己需要的参数,并期待我作为精算师,有能力给出通俗易懂的量化回答。具体是怎么算不重要,我代表了这种分析能力的提供方。
而在专业发展的第二阶段,我们就会成为一类问题的解决能力的提供方。问题背后的场景和参数是个性化的,无法预知。我们的能力体现为,就任何类似问题,都能及时、可靠、便捷的给出支持对方决策的反馈。一旦有了这样的能力,越来越多的问题会扑面而来。需求一旦被激发,就会指数化增加,个人的新极限也很快会触及。即便不断训练自己,通过专业工具武装自己,也是杯水车薪。事情只能一样一样做。哪怕十八般兵器样样在行,每个时刻也只能使用一样而已。
有效的解决方法是把个人能力变成团队能力。有团队,便有分工,专业也是分工的产物。经济史告诉我们,分工协作是提高效率最快的途径:把工作分解为操作单元,让输入、输出和操作动作标准化,通过反复的在职训练提高熟练度,效率就上来了;从而个人依赖和个性化色彩大幅降低,客观的流程可靠性取代主观的个体素养;多流程并行处理,还可进一步提高效率。资本论甚至将此视为工业化的基础。
回想总结,若要从专业人士成长为团队领袖,还需要有一个重要的思想观念转变:把大我分解为小我,千万不能照着自己的复制去找团队成员,要把自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能力,分解成一个个易执行的动作,使团队中的个体更能熟练承接;这样才能通过复制和管理团队,守住更多的关,处理更多的问题。
以上陈述及评论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北美精算师协会(SOA)或其相关雇主言论和观点。
Copyright © 2023 by the Society of Actuaries, Chicago, Illino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