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的十字路口: 第三部分

关于精算专业长期发展的思考 陈曦

English Version

(按:根据2023年5月19日在SOA中国精算年会上的演讲整理)

为更好的理解差距和限制,我们便需要进一步展开分析三个数字化阶段对精算的要求和希望产生的效果。

在电子化阶段,大家往往会找到流程中最复杂的环节,落地专业系统,用以得到目的明确的结果,提高该环节的效率和可靠性。精算也不例外。精算软件和Excel的出现和推广,打破了精算师个体的能力极限。带来的改变不亚于人类第一次骑上自行车时产生的交通能力提升。如果没有这些电子化成果,月度评估和定价、偿二代、IFRS17等都只能是纸面理论。

电子化也改变了对精算师能力的要求。电子化普及之前,寿险精算专家最熟悉的莫过于转换因子表查询了。有时候人们把技能突出的专家称为某领域老司机,我觉得颇为形象。厚厚一叠精算因子表及其之间的关系就是精算老司机心里的技术地图。老司机带新人时,一定会传授这张地图的使用心得。电子工具改变了一切,虽然历史的注脚不乏反复。1980年the Actuary转述的一篇论文代表了一些精算师的防守。作者表明在养老金精算领域转换因子表有难以取代的地位,并担忧的批评了计算机程序试图撼动该地位。20年后,精算老司机的标志便是熟练使用vlookup函数、各种软件功能、快捷键以及详述电子模型里的复杂钩稽关系了。这些函数表和模型结构就是他们心里的技术地图,也是面对新人时,一定要传授的内容。

电子化阶段普遍性的武装了精算师个人能力后,更多需求随即产生。NPV变成GPV。越来越多的标准和情景又把大家的时间占满了。精算部招募了更多的人,仍总力不从心。若跳出精算,看看客观规律,你会发现,需求裂变的导火索一旦被点燃,线性的人力扩充效果便不值一提了。

很多公司想到了自动化,我们也来到了下一阶段:尽量减少疲于奔命的老司机在衔接性和数据整理性周边工作上的时间。通过他们主导设计的各类脚本,让数据清洗和对接等非精算工作自动完成。很多精算部目前有诸多项目关注在这些领域。

不过也有很多人发现,这样的方案治标不治本。核心问题在于,它们设计初衷都是进一步赋能老司机,虽在短时间内有一定效果,但长期来看,会更加鞭打快牛,放大矛盾。同时,为了解放核心成员能力而开展的设计和开发,往往围绕核心成员自身的想法、经验、习惯、需求进行,带有较多个人色彩,缺乏标准化,导致维护工作很难交接出去,还是落在老司机自己身上。两者叠加,一旦老司机扛不住,就有了严重的可持续性风险。很多公司的精算数字化项目无法突破自动化这个阶段里程碑,本质上也是因为上述方法违背了自动化的基本原则。

总结我自己的经验和观察,作为一家科技公司,我们有精算人员,也有IT人员,大家都写C、python、java。但我发现大家的开发理念很不一样。精算开发的东西大都主要是考虑给自己用的,或者给自己能指导的人用的。给自己开发的东西,最终将带来更强的个体,但依旧无法突破人才金字塔上高级专业人士数量有限的瓶颈,进而无法应对裂变的需求。很早以前,我写过一些模型和脚本,同事戏称为“Ben’s baby”,只能装在我的电脑上运转,哪怕它效果再好,对公司的帮助也有限。而IT开发的东西是考虑给别人用、给别人维护的,一般先要考虑用户的平均认知和操作习惯,更希望可以降低入门门槛,做出谁都能用,谁都能维护的好产品,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不知大家是否发现,如今很多应用已不像Office那样满屏的菜单和按钮了。大部分操作由一系列“下一步”组成。你跟着“下一步”的指示操作即可。原来办公室里老司机引以为傲的“先点这个按钮,再按那个快捷键组合”的操作本能,能用上的场景正在快速减少。取而代之的系列“下一步”的指示,就是在实现操作标准化后原来技术老司机心里那张地图上的导航。跟着导航指示,新手司机也可以很快就独自驾车完成工作。渐渐的,更多的导航、更多技术门槛更低的司机,共同组成了更丰富的专业服务能力的提供网络。这才是自动化的核心目的。若自动化不按这样的原则来设计,被自动化武装的老司机在带新手徒弟时,就不光要传授原来的技术地图,还要加上新增的脚本使用和维护的新地图,徒弟自然更难熟记和上手。当徒弟也失去信心的时候,青黄不接的风险就要出现了。我想,这是IT在推动各行业自动化进程时给精算带来的重要启迪。

当然,IT领域还有另一条有意思的“安迪比尔定律”:Andy gives,Bill takes away。安迪曾是英特尔的老板,他费九牛二虎之力做出来的硬件性能提升,很快就被比尔盖茨的新系统用完了,硬件还得继续更新。所以需求的更新永远快于能力的更新,最终任何物理的限制都会变成新瓶颈。如果我们推演老司机和自动化的故事,也会发现这样的规律。导航再先进,还需要有人驾驶。当交通需求继续放大时,驾驶员和驾照就是瓶颈了。下一步方案是什么呢?大家自然想到了自动驾驶。这是“驾驶专业领域”正在发生的事情。也许现在已有人会不解,驾驶何以称之为专业,要知道一百年前,驾驶也曾是非常专业的事情。

回到精算专业,在信息化阶段,自动驾驶也是在自动化后下一步需要实现的目标。参考其他信息化场景,我们可以把成熟的测算分析流程,结合自动化应用里常使用的“下一步”路线,配上约定的参数,封装出一个能被随时调用的服务,面对更多用户。这些“分析线路”上的精算自动驾驶应用的雏形就有了。

分支机构用户可以用这样的应用对接自己的数据,得到需要的利源分析或价值结果,进而根据之前提到的那位CEO说的价值借贷台账,促进机构负责人自驱经营和管理。市场部门、目标客群也可基于这样的应用自主调整一些参数比例,对公司的产品设计和定价反馈,在当下流行的“有参与感”的互动模式下,和公司一起定版大卖产品。产品销售后,每周甚至每天的保单和理赔数据被推入数据平台,系统自动分析偏差,更新机构的价值借贷台账并建议调整产品设计的基础变量。

这些需求可能来自任意群体和任意情景,组合无穷无尽。人们期待响应是即时的。唯一的应对之策是,让这些期待由一个个自动驾驶机器人来完成,让其承载的专业能力源源不断的飞入寻常百姓家。当然在存在专业风险的地方,精算师也会有更多时间来关注和分析,限制、引导这些机器人工具的使用方式或范围。这是关于信息化精算时代的畅想,期盼这些成果可以让精算赶上甚至引领保险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给数字化保险体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遥望信息化高地,纵观保险精算的数字化发展轨迹,会发现它的前进步骤与专业发展的各阶段也是一致的。电子化工具突破了个人能力边界,让更强大的精算师可以提供更多更可靠的结果,成为领域内更出色的专家,一个更好的专业结果提供者。自动化是标准流程的目标和结果。弱化了“强我”的个性化特征后,组织更多人力,响应更多需求,领导团队进化成为更高效的专业能力的提供者。最终,所有步骤都汇总到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工具,形成新范式,让可被无限调用的服务变成专业能力的载体,让精算师们的个人能力化身为专业机器人,满足所有利益相关的普罗大众的需要,让大家都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上的工具轻松的找到质量高、响应快的服务。这一路上,精算专业的能力和成果的受众越来越多、越来越广,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自然,精算发挥的市场和社会价值也越来越重要。

到了这一天,在信息化精算专业机器人如春天的杜鹃一样漫山遍野时,我们精算师会在哪儿呢?我想,精算师也需要完成自我价值和定位的再一次提升,就像三十年前投奔电子表格和程序一样。拥有自我革新精神的精算师会是这些机器人的设计者、维护者、驾驶者、更新者和使用培训者,支持精算专业技术被全市场、全社会更广泛的触达,让市场可用更高效的手段更容易地发现保险、保险产品和保险企业的价值;消费者也能更便捷、直观的了解自己关心的风险对价是什么样的。

为此,我们需要更高的技术视野和更大的发展格局。特别对于精算技术老司机,要带头突破自己的局限和骄傲,以开放的心态拥抱信息化时代。我发现,老司机真的是一个很棒的比喻。出租车司机大都是老司机。如果你认识几位很有商业头脑的出租车司机,问他最想做什么,大概率他的回答是,小则收集一堆出租车牌出租,大则成立一家出租车公司。不会有人回答研究自动驾驶。就像100多年前,福特先生到处问客户:“您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更好的交通工具?”几乎所有人的答案都是:“我要一匹更快的马。”但福特却希望让人人都可以开上汽车。

任何一个与大众有联系的专业、职业或技术的发展,其最终、最大的价值都是让任何需要的人可以在最小障碍、最低成本下得到其带来的服务价值。精算是专业、也是职业,更是数字化模型技术,今天我们看到,它的所有前进道路,都是殊途同归的。并且在数字化的加持下,它的进化道路会更加快速。等云端到处都有触手可及的精算服务,大家随时都可以拥有自己需要的产品设计和经营指导时,保险必然进入了新纪元,精算也成就了新时代。

我想到那一天,也许大家不会再经常看到像现在的我们一样,一个个具象的精算师,在桌子前眉头紧蹙,调整一张张报表、编写一个个模型、纠结一个个数怎么算,但大家却都实实在在的感受着精算带来的经济和生活价值,因为我们的能力已经化身为我们设计的工具、我们改造的行业,在千万寻常百姓的手边案头,服务着所有需要的人。若一定要问,我们这些精算师在哪儿?我想说,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笑看着我们经历过的现代化保险变革中现代化精算的成长道路、笑看着它正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且继续推动着它在未来更深远的发展。

陈曦,FSA,深轻(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以上陈述及评论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北美精算师协会(SOA)或其相关雇主言论和观点。

Copyright © 2023 by the Society of Actuaries, Chicago, Illino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