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研讨会专题讨论

田今朝

English Version

2019年9月5日, 北美精算师协会(SOA)在西安举办“风险管理研讨会”。与会嘉宾针对未来中国保险风险管理各抒己见,进行了精彩的分享。以下为现场各位嘉宾的发言要点整理,所有内容仅代表嘉宾个人观点。

主持人:
• 林红(友邦保险中国区首席风险官)
嘉宾:
• 王晴(农银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精算师)
• 赵宇平(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精算师及首席风险官)
• 吴可麒(安盛天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首席风险官)
• 陈妙仪(瑞士再保险亚洲再保险业务首席风险官兼集团寿险及健康险再保险业务风险管理负责人,执行总裁))

主持人林红:
近年来,中国保险业在风险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位嘉宾们都是风险管理方面的资深人士,见证或参与了中国保险业风险管理的发展,今天请大家多多分享宝贵经验。
王总是行业里资深的总精算师,也曾任首席风险官,请您谈谈对中国保险业风险管理的总体看法?

嘉宾王晴:
中国保险行业的风险管理虽然启动较晚,但监管部门和各公司管理层已经非常重视风险管理工作。
监管部门在偿付能力、资产负债管理等监管制度上日益规范和完善,在制度健全性和遵循有效性方面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建立了完备的报告制度,这些都对行业风险管理起到了有力推动作用。
但我觉得整个行业在风险管理方面还有提升空间,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
目前,大部分公司只是计算风险敞口与久期缺口,但是由于国内缺少相关金融工具等原因,目前大部分保险公司还没有采取风险对冲等行动。
同时,因为中国的长久期资产较少,行业的资产久期小于负债久期,再投资风险较高。
从近期的国债利率走势来看,呈现了一定的下降趋势。
我建议保险公司多做敏感性测试,测试利率下降对偿付能力以及资产负债各方面的影响。

主持人林红:
谢谢王总。
刚才王总提到寿险公司面临的利率风险问题,防范利率风险需要从资产、负债两端努力,下面有一个负债端的问题想请教赵总:从产品设计和销售管理角度,我们怎么去理解新出现的精细化的保险消费需求,未来销售队伍的变化趋势,以及新技术、新平台的影响等。

嘉宾赵宇平:
不同渠道、不同特性的客户,他的偏好或者需求是很多样的。
现在的客户变得越来越专业化与年轻化,他们的保险需求、消费习惯和过往几年前是有很大变化的;同时,客户也越来越关注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养老等方面的广义保险产品。
保险公司需要做出改变去适应客户的这些变化。
从渠道模式来看,未来不同销售渠道之间的割裂是需要被打破的,然后立体地去接触客户,去销售我们的寿险产品。
从组织方式看,将来组织结构会更趋于扁平化,代理人更专业化。
同时,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更好地和客户进行互动以及采取有特色的差异化的策略去吸引客户,增强粘性,然后通过大数据进一步了解客户需求。
目前,互联网平台对传统保险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冲击,互联网平台不仅仅能定位成一个销售平台,也可以把数据整合之后做出更定制化的产品,并且更准确地识别不同人的风险。

主持人林红:
谢谢赵总。
正如赵总谈到的,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会给传统寿险业带来很多影响。
请吴总和我们分享一下传统保险公司在互联网保险发展下有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以及财产险公司在健康险领域可以怎样与寿险公司及健康险公司进行差异化竞争。

嘉宾吴可麒:
在挑战方面,互联网保险市场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白热化的竞争阶段,几乎是一片红海。
互联网保险公司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只有业务规模较大、长期持续经营的互联网保险公司才可能分摊固定成本、将持续的技术投入转化成获利,转亏为盈。
信息和网络安全以及如何保护客户的个人资料也是互联网保险面对的挑战。
在机遇方面,互联网保险可以降低保险销售的交易成本。
数字科技使得互联网保险公司可以更多地了解客户的信息,提升了风险管控能力,实现更精准定价,也使得销售快速便捷,加深了消费者购买保险的意愿。
针对财产险公司,因为车险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财产险公司为了生存需要去销售短期健康险,这对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同时也给财产险公司带来了机遇。
销售短期健康保险可以优化财产险公司的业务结构,并且可以提供给客户综合全面的产品,推广短期健康保险产品的时候还可以利用其在销售财产险产品时累积的大量客户资源,财产险公司还可以去细化市场,细化风险,针对特定的客户提供专属的定制化产品。

主持人林红:
谢谢吴总。
除了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国际性监管标准的变化对于保险行业也有深刻的影响,请陈总以国际化的视角给大家进行分享对于全球监管变化、不同市场特征以及利率走向的看法。

嘉宾陈妙仪:
当欧洲开始受到利率下降的冲击时,那些管理投资组合较好的公司会开始降低它们的利率保证,从高保证利率转向低保证利率,从传统人身保险转向投连险,来让消费者承担更多的投资风险。
而中国保险行业在过去几年里享受着较高的利率,但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利率水平很大可能性将持续下降。
保险公司在应对利率下降时应该采取更多的措施。
现在,高保证利率的投资储蓄相关的保险产品已经开始被保障型保险产品所替代。
在低利率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确保资产负债表能够应对随时出现的短期大幅波动,我建议保险公司对金融市场变量进行随机或敏感性测试。
同时,我还观察到,针对消费者的销售行为监管正在趋严。
保险公司比消费者更了解风险和产品,因此他们需要让消费者对风险和产品也有更深入的认识。
如果对待消费者有失公平,一些国际监管机构开始施行纠错行动。

主持人林红:
谢谢陈总。
最后想请各位嘉宾探讨保险公司如何应对保险科技的挑战,以及如何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以应对当前面临的各种风险。

嘉宾王晴:
保险科技这方面我接触的比较少,没有可以跟大家分享的,我想再补充一下利率风险的想法。
中国利率如果持续走低的话,保险公司为了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可能会加大非标投资占比,则未来可能会面临较高的投资信用风险。
同时,利率下降也会加剧未来久期不匹配的风险。

嘉宾赵宇平:
对于保险科技,如果做保险科技的行业对保险风险的了解比保险公司还多,那对于传统保险行业来说可能会是一个较大的威胁,但是如果是数据流量的商业化或其它技术的应用,则有可能只是对传统保险的赋能,是一个正向的作用。
另外,现在很多公司卖的大部分年金险、重疾险都是传统险,如果未来能考虑将产品更多地设计成分红险的形式,能够有效地降低保险公司的长期利率风险,这需要行业更好地去管理客户的分红预期。
第三点,目前中国市场的长期重疾风险集中度非常高。
在国外尤其在美国,保障险种大部分是一年期的医疗险和失能收入保险等,未来我们可否考虑用医疗险或失能险来逐步代替长期重疾险,这样可以在为客户更好地提供保障的同时有效地降低行业的长期疾病发生率风险。

嘉宾吴可麒:
我觉得保险科技并不是简单地把互联网技术导入到保险的销售模式里去,我觉得更多的是应用科技。
我觉得未来保险业针对数字化科技应该制定一个长期的数字化战略。
我们要把数字化跟营销相结合,要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建立数字化的渠道。
比如可以运用保险科技来捕捉消费者还没有满足的风险和需求来设计定制化的产品,可以通过保险科技去进一步了解客户的信用风险和行为模式来强化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以及更精准地去定价,还可以通过保险科技去分析消费者的消费偏好、消费倾向来制定营销政策。

嘉宾陈妙仪:
保险科技在销售渠道上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会更大规模地推广开来。
在使用金融科技进行分析上,重点的关注点包括数据伦理和个人数据如何被使用。
保险科技的确带来了许多令人兴奋的变革,但我认为保险行业需要尊重消费者,谨慎地使用这些工具。

Copyright © 2020 by the Society of Actuaries, Schaumburg, Illinois.